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蠕蟲、白蟲區辨方法

白蟲,英文俗名white worm,學名為Enchytraeus albidu,相關介紹可見我的舊文;蠕蟲,英文俗名Grindal worm,學名為Enchytraeus buchholzi,相關介紹可見我的舊文

這兩款蟲在水族同好間流傳著也有快兩年的時間,其中白蟲僅在第一年夏天時成長速度明顯較低,第二年,也就是今年的夏天並沒有明顯的受到溫度影響。雖然物種的適應及進化能力不會這麼快,但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要怎麼解釋這兩年間白蟲截然不同的生長表現。總之,以台北的天氣而言,在夏天將白蟲與蠕蟲貯存在櫃子等陰涼處就足以讓他們保持足夠的「生產力」。

圖中僅右邊那隻為白蟲,其餘皆為蠕蟲

有些朋友沒有同時持有兩種蟲的經驗,導致不太清楚如何分辨二者,甚或認為兩者沒有差異,我拍了一些圖片來稍微解釋區辨的方法。上圖中我挑了一隻白蟲以及一塊上有蠕蟲的土粒,土粒分開之後散布了大隻與小隻的蠕蟲,從寬度、長度都可以發現,即使以大隻的蠕蟲跟白蟲相較,蠕蟲都小得多

白蟲的環帶構造肉眼可辨
兩者第二個不同在於白蟲的環帶構造能用肉眼辨認,而蠕蟲的即使我以微距鏡頭來拍仍無法辨認。「環帶」是什麼?那是我們在國中小時期生物課所教蚯蚓所擁有的一種構造,如果大家不太記得了,那麼提一下下面的問題大家或許會有印象:如果從中間把蚯蚓切成兩段,哪一段會活下來?國中小課本的答案是具有環帶的那截會生存下來。

蠕蟲有沒有環帶?我不清楚,但至少用肉眼試看不出來的;白蟲的環帶則能以肉眼觀察到。

白蟲與卵

蠕蟲
第三個可以肉眼辨認的差異是飼養白蟲的環境很容易發現第三張圖片中白色顆粒,推測應該是白蟲的卵。飼養蠕蟲的環境則不會發現這種白色的顆類,或許也有,但無法以肉眼觀察到。

所以,以一般人的肉眼仍能以三個特徵區分白蟲與蠕蟲:1.體型大小,白蟲較大;2.有無肉眼可辨的環帶構造,白蟲環帶肉眼可辨;3.可否觀察到卵,白蟲可觀察到白色的卵。



2 則留言: